题库
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下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
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张老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简答题
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下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
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张老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1)本案例中,张老师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①实验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题干中张老师首先要求学生动手做个实验后,具体说明了实验的操作过程,这符合实验法的相关要求。②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张老师通过非常形象直观的示意图展示了实验的结果,体现了演示法。③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张老师用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以后,对学生进行了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运用了讲授法。④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材料中,张老师在讲解原理以后布置小组讨论,并且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体现了该方法。⑤发现法以引导探究为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的方法。张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运用了发现法。(2)本案例中,张老师主要贯彻了以下几种教学原则:①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材料中张老师通过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看到实验呈现的结果体现了该原则。②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材料中张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的结果,而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做试验、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③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是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材料中张老师先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萝卜块的外部变化,属于帮助学生获得关于植物吸水的感性知识;接着通过示意图的展示,让学生思考以后,再总结和归纳植物吸水的基本原理获得理性知识;最后通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将所学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由浅入深的顺序和学科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植物吸水的相关知识。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张老师在最后布置的小组讨论的作业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使学生将课本当中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