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王老师就一位学生的化妆问题,先后找她谈了两次话。 第一次谈话 老师:今天要你来办公室是为什么? 学生:…… 老师:你看看你,烫一头的卷发,还涂口红…… 学生:口红怎么啦?有的老师也涂口红、画眉毛、烫发。 老师: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 学生:学生就不是人? 老师:学生是人,但你的妆画得……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画眉毛涂口红有什么用?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 学生:你……漂不漂亮不要你管!呜呜…… 第二次谈话 老师:“为您服务”节目看了吗?有趣吗? 学生:有趣。 老师:那个要大家评论四张妇女化妆像好坏的节目,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讲出她们的优缺点吗? 学生:这还不晓得!第一个脸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纪好大还化浓妆;第三个脸大细眉,脸就更大了,丑死啦…… 老师:为什么丑死啦? 学生:那些妆不合她们的身份和特征。 老师:哦……要是她们都是中学生,应该怎么化妆? 学生:我不晓得,老师讲讲。 老师: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化妆切记莫乱学别人的浓妆艳抹。 学生:为什么呢? 老师: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浓妆艳抹会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造成隔膜;青少年应有自然朴素的美,过分的化妆会掩盖住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 学生:嗯,有道理。 老师:还有,中学生应该有蓬勃向上的气质,浓妆艳抹会让人以为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都糟蹋了。 学生: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老师:是啊!穿着也是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色等特征。 学生:哎!老师,我那天化妆就化得……嘻嘻。 试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对这两次谈话加以评析。
(1)本案例中的教师针对学生的第一次谈话,存在以下问题:
①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老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伤害了学生的尊严。材料中老师说“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②违背了循循善诱德育原则。该教师劈头盖脸对学生的质问违背了循循善诱德育原则。
③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材料中该教师数落女学生,到后来学生哭泣,女学生的心理素质比男学生相对脆弱,教师在教育时应该考虑这一点。
(2)在第二次谈话中,该教师的做法符合以下德育原则:
①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材料中的老师正是通过让学生评价电视节目中,委婉而不失技巧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去接纳正确的做法,体现了这一原则。
②因材施教原则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该教师在对青少年感兴趣且熟悉的节目作为切入点,非常符合青春期爱美女学生的年龄特征。
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中的老师针对化妆的问题与学生的谈话,体现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另外,该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讽刺和挖苦,而是耐心地讲道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3)第二次谈话中体现的德育方法如下:
①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材料中的老师通过电视节目对学生讲明化妆的利害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
②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包括正面的榜样人物和反面人物,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材料中的老师就是通过《为您服务》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中的反面典型,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到了正确对待化妆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