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题库 箭头

在一次讨论课上,老师问学生:“雪融化后变成什么?”张红抢先回答:“雪融化后变为水。”黄阳想了想说:“雪融化后变成泥土。”柳丽慢条斯理地回答:“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老师评价道:“张红反应敏捷,回答准确,可以得到满分。黄阳和柳丽真不知你们怎么想的,要是给分,只能得零分。” 运用心理学知识评价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这个案例对教师教学有何启发?

简答题
在一次讨论课上,老师问学生:“雪融化后变成什么?”张红抢先回答:“雪融化后变为水。”黄阳想了想说:“雪融化后变成泥土。”柳丽慢条斯理地回答:“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老师评价道:“张红反应敏捷,回答准确,可以得到满分。黄阳和柳丽真不知你们怎么想的,要是给分,只能得零分。” 运用心理学知识评价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这个案例对教师教学有何启发?
正确答案:A
莘知解析:

材料中这位老师的做法不正确。
①忽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力的培养。材料中老师一味追求反应敏捷,过分追求标准答案,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②忽略了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常见的认知风格包括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沉思型与冲动型,同时性与继时性等。该教师喜欢反应敏捷的学生,而对于慢条斯理地回答的柳丽给予零分,这种做法非常不恰当。
③忽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打消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可塑性非常强,教师的积极评价和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案例中教师对学生消极打击式的评价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他们以后学习动机的培养。
④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有经验的主体,是带着经验走进教室的。新课改背景下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要求我们不能将学生看成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人,而要看到学生经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材料中黄阳和柳丽对于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的回答就是从他们自身的经验出发而主动建构的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但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不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精神。
案例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启发如下:
①教学过程中应破除知识中心观念,不能盲目迷信知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②教学评价要以发展性的评价和激励性的评价为主。
③树立新的教师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生一起探寻真理等,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④树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是有差异、有潜能的,要做到相信学生,因材施教。
⑤树立新的师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到尊重学生,讲求民主。
⑥应该注重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结果。